九游游戏网站中心
网站公告: 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地址: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电话:400-123-4567
手机:13800000000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
服装展示

PRODUCT SHOW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服装展示

Title
贺子珍胞兄贺敏学职位曾比粟裕高为何建国后却成为“包工头”

POSTTIME:2025-09-06     作者:小编     点击量:

  他是贺子珍的亲哥哥,早年间跟着毛主席一起闹革命,职位甚至一度比粟裕还要高,可

  就连毛主席都说:“贺敏学是第一个上井冈山的高级干部。”接下来,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,看看贺敏学的传奇人生。

  1904年,贺敏学出生在永新县黄竹岭村的一个普通家庭。家里不算富裕,但父母总想着让他多读书,将来能有个安稳前程。

  可这孩子从小就不是坐得住的性子,高小毕业就跟着村里的武师练拳脚,掏鸟窝、摸鱼虾的本事比背书厉害多了。后来家里凑钱送他去吉安阳明中学,本想让他收收心,没成想他在学校里更“野”了,牵头组织同学反对北洋军阀,还跟同班的袁文才成了拜把子兄弟。

  那会儿两人总凑在一起读《水浒传》,袁文才常说:“敏学哥,将来咱们也得像梁山好汉那样,替老百姓出头。”谁能想到,这句少年戏言,后来竟成了两人人生的交集。

  1926年,贺敏学听说南昌有所军官子弟学校能参加革命,背着包就跑了过去。凭着一身拳脚功夫和股子冲劲,他还真考上了,没多久就加入北伐军,跟着队伍打回永新,把孙传芳的兵赶了出去。

  那时候的贺敏学,满脑子都是“救国救民”的念头,可跟着混了一阵,他渐渐觉得不对了:官场上勾心斗角,底层百姓的苦一点没改善。直到遇到地下党员刘作述和欧阳洛,两人夜里跟他聊革命道理,贺敏学这才明白:“原来真正能救中国的,是。”

  1927年,他悄悄入了党,成了永新县党支部书记,还兼任县农民自卫军副指挥,这年他才23岁。

  可没等他干出多少事,蒋介石就发动了“四一二”政变。永新县的反动派联合地主武装四处抓人,贺敏学没躲过去,被关进了监狱。狱里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,鞭子抽、烙铁烫是家常便饭,可他硬是咬着牙没吐露半个字。

  更让他揪心的是,家里为了救他,几个叔伯兄弟先后被敌人杀害,贺家成了反动派的“眼中钉”。但贺敏学并没因此向敌人低头,他在狱里悄悄联络了几十个党员和众多群众,成立了监狱党支部,自己当书记,就等着外面的机会。

  机会是妹妹贺子珍带来的。贺子珍那会儿才18岁,冒着生命危险联络上宁冈的袁文才和王佐。袁文才一听说老大哥贺敏学被关,立即就带了农军来救。

  1927年7月,贺敏学在狱里带头暴动,外面的农军同时攻城,里应外合之下,永新城被拿了下来。贺敏学出狱后没歇着,立刻组织三县农军成立革命政权,自己当县革命委员会主席。可好景不长,调了重兵反扑。

  农军寡不敌众,贺敏学只能带着队伍往井冈山方向撤。这一撤,就撤成了“上井冈第一”,在所有党政军高级干部里,他是最早踏上井冈山的。

  到了井冈山,贺敏学才算真正跟革命大部队接上了头。那年秋天,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余部到了井冈山脚下,可袁文才和王佐这两个“山大王”对外面来的队伍不放心,硬是把路堵了。

  毛主席急得团团转,这个时候,贺敏学站了出来:“我去跟袁文才说。”他找到袁文才,两人从中学时候的往事聊到当下的革命形势,袁文才被说动了:“敏学哥信得过的人,我也信得过。”

  就这么一句话,井冈山的山门为毛主席敞开了。后来毛主席常说:“要是没有贺敏学,我们上井冈山还得费不少周折。”

 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,贺敏学没把自己当“关系户”。虽然妹妹贺子珍后来跟毛主席结了婚,他成了毛主席的大舅哥,可他该站岗站岗,该打仗打仗,跟普通战士没两样。

  1928年,红军主力去了湘南,敌人趁机猛攻黄洋界。贺敏学带着永新赤卫大队守在北大门,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,硬是把敌人挡了回去。战后清点人数,他自己也挂了彩,可还是笑着说:“只要井冈山在,咱们就有根。”

  1933年,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博古、李德等人排挤毛主席,贺敏学因为跟毛主席走得近,也被安了些“莫须有”的罪名,不仅被撤了职,还关了一段时间。长征开始后,他没能跟着大部队走,留在赣南打游击。

  1935年的一天,他被叛徒龚楚诱去开会,刚到洞口就觉得不对劲:站岗的人穿得整整齐齐,哪像缺衣少食的游击队?贺敏学假装去厕所,转身就往树林里跑,身后枪声大作,他的腿被子弹打穿,滚下了山崖。

  醒来的时候,贺敏学躺在一个老猎户的茅屋里。老人说:“我儿子也是红军,在彭老总手下当兵,我不能看着你死。”老人每天上山采草药给他治伤,还煮米粥、打野兔给他补身子。贺敏学在茅屋里养了一个月伤,伤还没好利索就急着找部队。

  他拄着拐杖,一路乞讨,遇到保安队盘查就装成流浪汉,好几次差点被认出来。就这么颠沛流离了大半年,直到1936年,他才终于找到游击队。

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贺敏学成了“革命一块砖”,哪里需要往哪里搬。他在新四军当过教导大队队长,在华东军政学校当过校长,后来又到华野当参谋长、师长,豫东战役、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,一场场硬仗打下来,他身上的伤疤又多了好几块。

  1949年,渡江战役打响,贺敏学时任2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。他力主先派侦察兵过江摸清敌情,可这个提议一开始没通过,直到吵到陈毅那里,陈毅拍板:“就按贺敏学的方案来。”

  4月20日晚上,贺敏学亲自指挥238团从安徽无为县的泥汊、狄港渡江。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江面上风大浪急,敌人的炮火在身边炸开,水柱溅得满脸都是。他站在指挥艇上,盯着前方的灯光信号,嘴里不停地喊:“快!再快一点!”

  半小时后,先头部队成功抢滩,后续部队跟着信号灯源源不断地过江。毛主席后来听说了,特意夸他:“你们是全军最早过江的部队,渡长江第一,名副其实。”

  1952年,党中央决定把八个师转为建筑工程部队,让他去上海牵头搞基建。消息传来,不少老战友替他不值:“你可是战功赫赫的老红军,怎么去当‘包工头’了?”贺敏学却不觉得委屈:“革命时期打仗,建设时期盖房子,都是为老百姓干事,有啥不一样?”

  到了上海,贺敏学先骑着自行车转了半个月。看到工人住在阴暗潮湿的棚户区,一家好几口挤在一间小木屋,他心里不是滋味,立刻给中央写报告,请求改造棚户区。中央批准后,他带着两万工人破土动工,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,晚上还在办公室研究图纸。

  后来他又接了个大活:建中苏友好大厦(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)。那会儿技术设备落后,大厦面积有五万多平方米,不少人觉得没把握。贺敏学却不慌不忙,一边向苏联专家请教,一边鼓励工人大胆尝试。

  有次施工遇到难题,他在工地蹲了几天几夜,跟着工人一起琢磨解决方案,最后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。大厦建成后,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,贺敏学站在大厦前,比打了胜仗还高兴。

  1958年,贺敏学被调到福建当副省长,这一待就是30年。在福建,他管过工交,管过基建,修过邮电大厦,建过福溪水电站,还把三明这个穷山沟改造成了工业城市。有人说他“越当越回去了”,当年的老部下有的成了将军,有的成了部长,他还是个副省长。

  可贺敏学不在乎,他常说:“官多大不重要,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就行。”陈毅来福建考察,听说他连省委常委都不是,惊讶地说:“贺敏学怎么连常委都不是?论资历论功劳,他哪点差了?”

  1988年4月26日,贺敏学在福州去世,享年84岁。临终前,他拉着孩子们的手说:“你们要好好为国家做事,我就放心了。”

返回列表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    电话:400-123-4567    手机:13800000000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
九游游戏网站中心